1992年,余華的小說《活著》出版,在國內外獲獎無數,銷量超2000萬本,還曾被張藝謀拍成電影。
連莫言都說,余華的書比他少一半,影響力卻比他多一半。
余華用質樸的筆觸,描寫徐福貴動盪而苦難、平靜又快樂的一生,展現生命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揭示生活的無奈以及命運的不可捉摸。
再讀《活著》才發現,人生七苦嘗遍,活著才是最大的幸運和勇氣。
福貴年輕時是個公子哥,花天酒地,任性紈絝,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然而半生過後,他變得克勤克儉,遇事穩重,樂觀又堅強。
原先不懂的,現在忽然領悟了; 原先看不慣的,現在終於理解了; 原先放不下的,終有一天也能拿得起。
知乎上有個提問:「什麼樣的人生,你覺得白活了? ”
一個高讚回答是:“別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別人喜歡什麼樣就成為什麼樣,把自己一味地活在別人的世界里,找錯地方。 ”
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我們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的薰染。
這世間,凡人千千萬,誰都無法活成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模樣。
太在意他人的眼光,無形之中便給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鎖,難以解脫。
你的甘甜,溢不進別人的生活; 你的酸楚,也難有人感同身受。
福貴賭博,敗光了所有家產,一夜之間,生活從富貴轉向清貧。
母親怕他想不開,勸解道:“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
之後那段窮困潦倒的日子里,福貴和家人相親相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而收穫了內心的平靜與快樂。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