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你自己”這句話,是刻在德爾菲神廟石柱上的箴言,據說也是蘇格拉底思想的核心主張。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和一個離婚的女朋友聊天,她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手上的手機,除了打電話,發微信,玩遊戲,刷抖音之外,還能做什麼?
我全職在家,僅用一部手機一台電腦,就賺了幾十萬收入,你會信嗎?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世紀80年代,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經出版,立馬紅遍大江南北。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如何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如何發掘自己看不見的潛能? 如何讓自己內心不再內耗?
苦口婆心地勸一個人,說的話簡直不能再正確了,但他就是不聽。
有時一件生活小事,和伴侶相說了幾十遍,對方也全當耳旁風。
面對孩子的時候,情況更甚。 讓他多吃蔬菜多刷牙,好言好語,威逼利誘,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就是不聽。
比如有時小朋友想學做家務,做父母的好心提醒,最好先抹桌子,再掃地。
結果小朋友一點也不想聽,“啊——” 地一聲,爆發了強烈情緒,一甩手,不幹了。
他會說 “我本來就是這麼想的” 或 “我是沒來得及......”
如果這件事是自己本來就想做的,那麼是對自我的「自豪感」;
如果是自己沒想到,要父母提醒的,那則是對自我的「羞愧感」。
孩子的心理語言是:“我本來就能做好的,不用你說我也能做好。 ”
孩子的內在情緒是:你說這些提醒的話,就好像我自己做不好似的,你不相信我。
而他之所以不合作,是因為他的潛意識覺得,如果聽話了,就是承認了自己做不好。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我们在说话时,是把对方置于好角色上,还是坏角色上?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