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這篇文章之前,先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我堂弟。
堂弟大學就讀於上海一所985高校,在我們那個人口不過幾千的小縣城,算是人中翹楚。
但是步入社會之後,他開始漸漸覺得乏力。
他發現自己在大城市每天累得要死要活,到頭來連上海的一個廁所都買不起。
但是很多初中、高中同學,都憑著家裡的背景,在老家混得風生水起。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沒爹媽可拼,想翻身比登天還難。
你看那些混得好的,哪個背後沒有背景和手段。
富人越來越富,這個時代不是靠你努力就有用的。
他們摒棄一切可能;
“真有這麼好的機會,能輪得到我們這種人頭上嗎?”
“沒學歷、沒背景、沒人脈,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於是,在一次次的質疑、否定和摒棄中,他們變得畏畏縮縮、變得止步不前、變得敏感固執。
196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曾經提出過“自證預言”的概念。
默頓認為,人會不自覺地按照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讓預言真的發生。
麥基也說: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如果你堅信階層固化,那麼你的人生就註定沉淪底層無法翻盤;
如果你認為成功背後都是潛規則,那麼你絕對不可能憑藉實力出人頭地;
如果你深信自己在某方面先天不足,那麼無論那是不是事實,它都會成為事實。
《聖經·箴言》中有言:“心之所想,即為其人。 ”
意思是,一個人總是根據他內在的信念,表現出外在的行為。
你相信失敗,你就終將失敗; 你否定成功,你就無法成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