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頂級高校任教,還是當地法院人人敬重的大法官,卻常年閉門不出,沉迷於小說創作。1995年,教授突發奇想,寫了一本極為另類的愛情小說,並託人刊印了出來。誰曾想,僅僅用了兩年時間,這本書便一躍成為《紐約時報》的頭號暢銷書,被譯成50多種語言,暢銷海內外。這本書就是大名鼎鼎的《朗讀者》,而這位教授,正是德國“國寶級”作家——本哈德·施林克。小說里,施林克講述了一段“忘年之戀”,15歲少年米夏埃爾愛上了比他大20歲的“老姑娘”漢娜。故事最大的看點,除了二人交往中的肌膚之親,甜言蜜語,還有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朗讀。這本書看似披著情慾的外衣,闡述的卻是人在書籍中的跋涉與頓悟。雨果說:「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迪性的養料,而閱讀,正是這種養料。 ”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