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過一段很火的話:
有的人會找到答案,重塑自己,有的人不會,將錯就錯了。
感動全美的小說《無聲告白》,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中年人自我毀滅與重建的故事。
花季女孩莉迪亞,活在壓抑病態的家庭環境中,最終選擇了溺水自殺。
之後,他們「埋葬」了過去不堪的自己,在重建家庭的過程中,也實現了一次重生。當我們從這對夫婦的視角來看待這個故事,就會發現,一個人的成熟,都是從三次放下開始。放下合群,為自己而活
女孩莉迪亞未出事之前,表面上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她是家中老二,父母給予她全部的希望,視她為掌上明珠。父親詹姆斯是哈佛研究生,但高學歷的他卻一直自卑不快樂。作為華裔第二代,當年詹姆斯的父親頂著假名從中國進入美國加州,在一所學校當鍋爐工,母親則只能做餐廳女工。聰敏勤奮的詹姆斯順利通過了苛刻的入學考試,之後一路學業開掛。因為他是全校唯一一個黑眼睛黑頭髮的黃種人,別人視他為異類。他時刻感覺到周圍人的排斥,為了能融入白人圈子,他會在別人面前刻意迴避父母,甚至不敢講中文。為了能和身邊的人有話題,詹姆斯不敢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古生物學,而選擇了最典型的美國文化課題牛仔。就连结婚对象,他也是选择一个普通而纯正的美国人——玛丽琳,因为她可以完美地融入人群,普通而自然。詹姆斯看似在努力合群,其實他的內心,一直處於矛盾和痛苦中。就像有句話說的:你所拚命追求的,就是內心最匱乏的。一個人總想證明自己,獲得外界肯定,融入圈子,本身就說明自己不成熟。因為,這條通往榮譽的捷徑,同時也通往“自卑”和“自苦”,將使人失去真實和自我。詹姆斯以為與一個美國女人結婚可以擺脫身份歧視,但在孩子身上,他又看到了痛苦的延續和傳承。以致,莉迪亞為了迎合他們,活得沉重抑鬱,最後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或多或少為了避免孤獨,勉強過自己去合群。可經歷過很多事後,你會發現有時候,越努力合群,越倍感孤獨。你努力讓自己合群的過程,其實也是在拚命否定自己的過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