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只是讓我們相遇,但相似的靈魂,彼此的真心,才是長久相處的秘訣。這世間最好的朋友,多是相識於緣,相交於情,相處於品,相守於心。成年人的世界,多的是擦肩而過,見面不識,能一見如故,便是莫大的緣分。漢學家費慰梅曾說,她和林徽因的友情,幾乎是“一見鍾情”。林徽因的爽朗熱情,深深吸引著她,而兩人的相識,則更像命運的牽引。那天,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去觀看畫展,剛好與費慰梅夫婦駐足於同一幅畫前。一瞭解才知,費慰梅和費正清夫婦竟是哈佛的學生,也就是梁思成的學弟、學妹。而這樣的關係,讓剛才還陌生的兩人立即熟絡起來,他們相談甚歡,很快建立起了友誼。後來,又偶然得知彼此都熱愛中華文化,更是經常一起學習探討。就這樣,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在異國他鄉彼此慰藉。錢鐘書說:真正的友誼的形成,並非由於雙方有意的拉攏,而是帶些偶然,帶些不知不覺。漫漫人生中,兩個毫無幹系的人,能相識能一路並肩,是命裡的使然。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恰巧我們成為了朋友,這不是緣分,是因為我們本就應該是朋友。
《警世通言》有雲: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人世間,相識不一定相交,少了志趣相投,自然難以相互吸引。因為相近的愛好,相似的性情,更能為彼此的友誼添磚加瓦。在蘇轼所結交的僧人中,道潛與蘇轼的交往最為密切,是蘇轼最知心的方外之友。而道潛又被稱為「詩僧」,兩人在作詩上的默契堪稱「天作之合」。。此時,道潛不遠千里前往黃州,陪他在谪居的地方住了一年多。道潛經常帶蘇轼去黃州的定慧院賞花、對飲、交遊,並留下了《定慧院月夜偶出詩稿》、《定惠院海棠詩卷》等名詩墨寶。北宋詞人晏殊的《山亭柳·贈歌者》中吟道: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晏殊的朋友不多,而王琪,便是他唯一相見恨晚的詩友。有一年暮春,他們二人於湖邊對坐,晏殊忍不住感慨說:每次我做了一句好詩,我都把它寫在牆壁上,以便對出下一句,但有些句子幾年過去了,還沒對上,比如這句“無可奈何花落去”。渾然天成,巧奪天工,於是兩人一起賦詩飲酒,成為了一生的摯友。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