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網上看過一個問題:「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什麼? ”有個高讚回答是:“少了虛張聲勢的矯情,多了不動聲色的拼命。”年少時,我們喜歡把受到的委屈渲染得驚天動地,渴望有人能夠理解我們。人生下半場,我們早已活成了自己的擺渡人,不哭不鬧,把所有情緒調成靜音模式。在偌大的城市裡,她沒有任何背景,還需要供養一大家子,只能靠自己一路摸爬滾打。房似錦帶著一對老夫婦去看房,跑前跑後端茶買水,卻受到各種刁難。第二次見面時,房似錦帶著老夫婦去簽約,下車時主動給二老撐傘。她的手被車門夾到流血,疼得直不起腰,卻沒有一絲埋怨。兩位老人看到此情此景,不僅沒有半點關心和歉意,反而不耐煩地催促著:“快點,我們時間很緊的,你那麼年輕,動作卻那麼慢,還要我們老年人等你!”房似錦卻忍著疼痛,面帶微笑地帶著他們把手續辦完了。回到店裡,她舉起自己纏著紗布的手,平靜地對店員們說道:
客戶把車門砸我手上,連句安慰的話都沒有。 在客戶眼裡,我們只是他們找房子的工具。
他們看我們既不會疼、也不會餓,甚至都算不上血肉之軀。
一番話,通透得令人心疼。
也許是被客戶刁難,被同事排擠,又或者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依舊被指責和質疑。可到了一定的年紀,只能默默地整理好情緒,收拾所有的殘局。因為我們深知,沒有誰的人生不辛苦,沒有人有義務理解我們的心酸。成年人的生活,誰不是扛著滿腔心事,滿腹委屈,卻裝作沒事人一樣,獨自咬牙面對所有的難關。在生活一遍遍的蹉磨中,把自己的玻璃心,打造成鑽石心,才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遇到了一點挫折或苦難,忍不住想要找個人傾訴,希望有個人能夠分擔你的苦楚。後來才發現,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夠與你感同身受。大多數時候,那些在我們心裡潰爛已久的傷口,不過是別人隨手拂去的塵埃。唐朝詩人柳宗元,出身豪門大族,年少成名,不到三十歲就身居高位。那時的他,寫了一篇《六逆論》,試圖說服病重的唐順宗換掉太子。然而「永貞革命」全面失敗,柳宗元一生的流放之路也由此開始。在流放之地,他水土不服,百病所集,很快便形銷骨立。他害怕自己死在這片荒地上,就向所有認識的人求助,給曾經的朋友寫信,訴說自己的悲慘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