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歷史書,很多人會覺得年代紛雜、人物繁多、文字晦澀,不由得望而卻步。然而,有一本書,僅以平和冷靜的筆觸串聯了六個人的命運,就道盡了整個明朝的興衰歷程。萬曆十五年,即西元1587年,全年平平淡淡,並無大事可敘。然而,表面上風平浪靜的大明王朝,早已暗流湧動、危機四伏。這一年,萬曆皇帝不再上朝,模範官僚海瑞和抗倭名將戚繼光先後離世,哲學家李貽創立佛堂、開始講學......黃仁宇以傳記體的鋪敘方式,分別講述了這些人物以不同的方式,試圖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故事。
回溯那一年的波譎雲詭,你會發現個人的意志在浩蕩的命運面前,到底有多麼不堪一擊。
1572年,隆慶帝突然病重去世,結束了自己不到六年的統治生涯。在群臣無首的混亂局面下,年僅9歲的朱翊鈞坐上了龍椅,次年改年號為“萬曆”。萬曆皇帝年紀雖小,卻懷有遠大的治國抱負,渴望有朝一日在朝堂上大展拳腳。為此,他勤奮學習、克己復禮,凡事都聽從首輔張居正的教導。張居正要求他節制物欲,他便打消修繕宮殿的念頭,嚴格管控宮中珠寶供應;張居正提醒他以身作則,他便堅持大公無私,嚴厲懲罰犯錯的外祖父;決心成為明君的他,還聽從張居正的建議,放棄了書法愛好; 順從太后的安排,迎娶了自己不喜歡的女人。萬曆十年,張居正因病猝然長逝,萬曆皇帝為失去恩師而悲痛萬分。誰知,朝廷隨後就掀起了一陣彈劾張居正的風波,官員們紛紛上書舉報其貪污。原來,口口聲聲要求皇帝節儉的張居正,背地里卻憑藉百官的賄賂,過著揮金如土的奢華生活。張居正的言行不一,讓萬曆皇帝第一次領會到人性的複雜與割裂。他不禁回憶起一樁樁往事,恍然察覺除了出席祭祀活動外,自己從未左右過政事。朝中人員變動、政策制定等大事,都由張居正代他定奪。他這才明白:自己看似尊貴威嚴,實則是毫無實權的傀儡。可他清算完張居正的罪行后,依然奪不回大權,擺脫不了文官的約束。他勵精圖治,日夜思慮國事,草擬手詔阻止官僚腐化,文官卻擔心觸動自己的利益,想盡辦法阻礙政策實施。他鼓足幹勁,親自操練兵馬,頭頂烈日觀看士兵射箭,文官卻唯恐造成武高於文的局面,極力勸阻他放棄練兵。甚至,他寵幸哪位妃子,喜歡哪個兒子等私事,文官們都要以不合禮數為由強加干涉。明明貴為天子,卻只能任人操縱; 即使賢明愛民,也得不到百官扶持,他心灰意冷地選擇了怠政罷工。從萬曆十五年起,他近30年不上早朝,也不見群臣,終日在紫禁城鬱鬱寡歡,明朝也就此由盛轉衰。萬曆皇帝並非昏庸無能,而是受制於人心各異的環境,空有一腔治國安邦的熱情,卻無處施展才能、實現理想。他以為,沒了張居正的約束,自己就能獨攬天下,大展宏圖。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