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瓣有個“社交能力復健小組”很火,裡面都是遭遇社交困擾的人。有人吐槽身邊人彷彿都很薄情,自己感受不到一點溫暖。無論你是誰,擁有何等成就和地位,都無法避免與人打交道。好的關係能使人活得舒心、愉悅,反之則會使人生活淩亂不堪。丟掉過度敏感
朋友沒有及時回復你的消息,你就猜想關係出現了問題;其實,你腦海中的忐忑不安,不過都是自我編織的假像。與人交往時,這種過度的敏感,往往會令自己陷入焦慮,變得小心翼翼。有一次,同事跟她說話的時候,聲音稍微大了一點兒,語氣裡還夾雜著一點兒不耐煩。為此,她幾個晚上都輾轉難眠,反反覆復琢磨同事當時的表情。一連好幾天,她都被這件事困擾,心底彷彿有塊石頭,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之後跟同事交流業務的時候,她變得畏手畏腳,生怕被人嫌棄。結果她後來才知道,原來同事那天只是因為父親病重,心情不好,根本沒有特意針對他的意思。若是別人語氣衝了點,表情難看了點,我們心中就會掀起波瀾,下意識認為他們討厭自己。於是與人相處時,就越來越拘束,很不自然,直至心生芥蒂。羅翔曾說過,你在外人眼裡,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你的擔憂都是給自己加的戲。成年人的社交,紛繁複雜,要保持適當的鈍感,篩選掉那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當你收起了敏感的觸角,不瞎想、不亂猜,生活自然就簡單了起來。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