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頂級高校任教,還是當地法院人人敬重的大法官,卻常年閉門不出,沉迷於小說創作。1995年,教授突發奇想,寫了一本極為另類的愛情小說,並託人刊印了出來。誰曾想,僅僅用了兩年時間,這本書便一躍成為《紐約時報》的頭號暢銷書,被譯成50多種語言,暢銷海內外。這本書就是大名鼎鼎的《朗讀者》,而這位教授,正是德國“國寶級”作家——本哈德·施林克。小說里,施林克講述了一段“忘年之戀”,15歲少年米夏埃爾愛上了比他大20歲的“老姑娘”漢娜。故事最大的看點,除了二人交往中的肌膚之親,甜言蜜語,還有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朗讀。這本書看似披著情慾的外衣,闡述的卻是人在書籍中的跋涉與頓悟。雨果說:「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迪性的養料,而閱讀,正是這種養料。 ”我們的肉體與生俱來,而靈魂的成長,卻離不開書籍的滋養。
15歲這年的某天,米夏埃爾放學回家,行至半路,忽然嘔吐不止,癱倒在地。就在此時,還是陌生人的漢娜走了過來,將他攙回家悉心照料。等米夏埃爾緩過神來起身告別,不經意間,瞥見了正在換衣服的漢娜。漢娜豐滿的肉體令他心亂如麻,米夏埃爾慌張地奪門而出。從這天起,米夏埃爾再也無心讀書,連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也丟在一旁,滿腦子都是這個女人。漢娜一眼識破了少年的心思,竟毫不惱怒,反而主動接納了他。也是在這天,米夏埃爾在漢娜這裡初嘗禁果,與漢娜確立了情人關係。一次,漢娜忽然提出一個要求,希望他在每次約會時,能為自己朗讀一段書籍。從此,見面、朗讀、親暱,就成了這對戀人的固定流程。只不過,此時的朗讀,在米夏埃爾看來,不過是調情劑,他從來都是毫不走心地匆匆讀完。“被拋棄”的米夏埃爾,這才大夢初醒,發覺自己除了肉欲得到滿足外,內心竟空虛得要命。他喪失了人生方向,活得渾渾噩噩; 對一切提不起興趣,麻木地聚會喝酒。他將為漢娜朗讀的書籍束之高閣,刻意地迴避看書,可越是不讀書,自己越像一個空心稻草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