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

 
西元824年,劉禹錫被貶和州。
 
當地知縣看他是貶謫之人,便有心刁難,給他安排了一間布滿青苔的破舊小屋。
 
屋外荒草叢生,而屋內也只夠擺放一桌一椅一床。
 
哪知劉禹錫毫不介意,反而在那讀書作詩,寫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銘》。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全文簡練而清新,短短81字,卻盡顯他的豁達與樂觀。
 
即便身處低谷,他的文字之中也沒有半點怨言與牢騷。
 
人生跌宕起伏,沒有誰能一直站在山頂。
 
面對生活的無常,最好的活法不過是如劉禹錫那般:
 
有個舒服的圈子,找到中意的愛好,過簡單的生活。
 

1

 

 
劉禹錫在和州的時候,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儘管只能住在破敗的茅屋裡,可他卻自我寬慰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個人只要靈魂不荒蕪,身居陋室,也有一種簡單之樂。
 
數百年後,王陽明大抵也有這番感悟。
 
王陽明被貶為龍場驛丞,可驛站年久失修,破損不堪。
 
好在他尋到了一方山洞,見它環境清幽,索性就打掃打掃,略加裝飾,當作安身之所。
 
洞内陈设简单,除了方桌、书桌和床铺外,几乎没有其他东西。
 
没有粮食吃,他就亲自开荒种田。
 
每隔一些时日,他还总结种地的经验,写成小诗。
 
日子虽然清贫,王阳明的内心却格外丰盈。
 
平日里就翻阅典籍,安静思索书中哲理,参悟心学,这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
 
作家林清玄说:“愈是内在芬芳,愈是朴素单纯。”
 
人的高贵始于繁盛的内心,而不在丰富的物质生活。
 
無論是劉禹錫還是王陽明,在人生艱難處,他們都能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原因就在於外人以為的簡陋、寒酸,在他們看來卻是簡約、樸素。
 
正所謂:「淡飯粗茶有真味,明窗淨幾是安居。”
 
一簃食,一瓢飲,在陋巷,亦有其樂。
 
不為物所累,刪繁就簡,去偽存真,才是最清醒的活法。
 
 
 

2

 

  • 舒服的圈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蒲松齡曾說:「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
 
與三觀相合,脾性相投的人相處,就是人生至樂。
 
西元805年,劉禹錫因為永貞革新失敗,被貶遠州。
 
多年順風順水的仕途生涯,突然急轉直下,一下子跌入谷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rak21 的頭像
barak21

barak21的部落格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