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世有百態,人有千面,很多時候,我們都難以分辨誰好誰壞、孰真孰假。清代學者金纓在《格言聯璧》中,曾提到4種識人方法。掌握它們,幫你洞穿人性,辨識人心,徹底看清一個人。清代學者湯斌說:“遭變故之起而不驚,可以任大事矣。”一個人的修養,就看他在面臨變故時,是否依舊保持沉穩與氣度。謝安隱居東山的時候,有一次,他和眾多朋友,坐船出海遊玩。唯獨謝安面不改色,他靠著船舷,甚至還慢悠悠地吟了一首詩。過了會,風浪小點了,謝安才緩緩地說:“剛剛風急浪高,不適合掉頭,現在往回走吧。 ”事後,大家對謝安從容的氣度非常欽佩,紛紛向朝廷舉薦,最終謝安再次入仕。後來西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率領著數十萬大軍南下,志在吞滅東晉。最後謝玄實在忍不住了,就問:「敵人快打來了,您就一點也不急嗎? ”謝安笑著說:「急有何用,把該做的做好,就行了。 ”數日後,謝安回到京城,把將領們召集起來,氣定神閑地掏出一份詳細的作戰書。見他一臉的沉穩,將領們也都鎮定下來,開始討論戰事部署。最終,憑藉謝安冷靜的指揮,晉軍在淝水擊潰前秦軍隊,取得勝利。蘇洵曾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面對突發狀況,一個人的反應和態度里,藏著他的內在修為。一遇急事就方寸大亂,這樣的人往往不靠譜,也不堪大用。在危急關頭能夠沉得住氣,始終冷靜應對的人,才能真正給人踏實和信賴感。《三國演義》里的張飛,平日裡一直是豪爽大氣的性格。可在得知關羽被害后,他怒不可遏,自此對身邊人越來越苛刻。一日,張飛對部將下令,限三天內,為全軍置辦好白旗白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