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敢於拋下眼前的苟且,去追尋詩和遠方?就像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的:
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現實。
小說的主角思特裡克蘭德是倫敦的證券經紀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
四十不惑,孤注一擲,只為一個虛無縹緲的畫畫夢想,在旁人看來簡直不可理喻。此後,他的生活日漸窘迫,常年在饑餓中掙扎,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畫作無人賞識,唯有施特略夫慧眼識珠,竭盡全力説明他,結果被他害得家破人亡。後來,思特裡克蘭德繼續四處漂泊,來到塔希提島,遇見靈魂伴侶愛塔。一個體貼入微,通情達理,一個如魚得水,才思泉湧,如同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生命的最後一年,他成了瞎子,依然畫筆不輟,完成了震撼人心的巨型壁畫。愛塔遵守遺言,不顧他人勸阻,焚毀了房子,壁畫就此化為灰燼。窮困潦倒,淒慘而死。 不近人情,不受待見。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名滿天下。“人們會想盡辦法,各種荒謬的辦法,來避免面對自己的靈魂。 但只有直面靈魂的人,才會覺醒。 ”物質無足輕重,精神至高無上。 你視之如珍寶,我棄之如敝履。年少時,我們都是思特裡克蘭德,心中有理想,眼裡有光芒。認知不同,人生追求不同。 幸福與否,全憑自己定義。心無旁騖地追求心之嚮往,義無反顧地堅持從吾所好,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