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人生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無力感”,戳中了當下很多人的痛點。
職場焦慮、婚戀壓力、自我內耗...... 從27歲,到37歲、47歲,人生的“無力感”似乎無處不在。面對漫長的一生,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心境做人,又以什麼樣的態度做事?做人當學王陽明,在困局中鑿光; 做事當學曾國藩,在自身上找尋持續的力量。他們一生,出世也入世,在修持自身的道路上狂奔,也在盡力把事做好的軌道上持之以恆。無力時讀讀他們,是撫慰當下精神困境的猛藥,也是撫平時代急功近利、浮躁之心的良藥。學王陽明,做人心有定盤
這些問題有情感的、事業的、孩子的,也有人際關係的,諸如此類,它們讓人焦慮、痛苦、壓抑、身心俱疲。心態就是一切的天理,能做到心有定力,知行合一,並且積極踏實的生活,眼前的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可還沒等做出啥成績來,就在職場遭遇了宦官劉瑾專權,被施了廷杖,下了詔獄。九死一生,從大獄出來,又被貶到貴州龍場驛棧做了驛丞。當時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前往貴州路途遙遠,苦不堪言。王陽明很沮喪,一路鬥智鬥勇,用假裝跳水自殺的方式逃脫了加害,跋涉千里才到了任所。龍場是不毛之地,吃喝住宿都成問題,而且瘴氣很重,一不小心就有性命之憂。
生活由此有了希望:沒地方住,就搭個草棚子,下雨就躲到岩洞里;沒吃的,就和同行的人買鍋壘灶,耕田種菜,甚至挖野菜解決。但日子實在太苦了,王陽明很快就病倒了,侍從也病倒了。當時既沒有醫生也沒有葯,只能求助當地的神巫,死馬當活馬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