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句話:「一個人遇事的第一反應,體現著他的定力。 ”但現實往往是:越是心態失衡,離目標就越疏遠; 越是情緒失控,路走得越慢。這個世界上,從不缺乏能力和條件,而是缺乏一顆穩下來的心。穩住自己的嘴巴,說話有分寸
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人:別人做錯事,他不分場合地指出來;人家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他潑冷水說有什麼了不起...有的人說話優雅得體,使人如沐春風; 有的人尖酸刻薄,讓人如坐針毡。說話是否讓人舒服,最重要不是“說”,而是“會說”。
暢銷書《99%的人都不懂的說話技巧》里,講述了一個故事:婚禮上,司儀為了活躍氣氛,在介紹新人時特意說了一段煽情的話:“兩位新人是一對青梅竹馬,這個'青梅竹馬'還有個典故,它起源於宋朝...”“主持人你說錯了,'青梅竹馬'可不是出自宋朝,它是出自唐朝詩人李白之手,你這樣說會誤人子弟的。”司儀臉色漲紅,當場愣住了,全場鴉雀無聲。 新娘全程黑著臉,楊樂也對劉軍頗有微詞。因為劉軍不合時宜的插話,司儀的面子過不去,頻頻出現口誤。本是一場喜慶的婚禮,卻在新人心中留下了永遠的遺憾,兩個曾經的朋友也日行漸遠。《弟子規》有言:「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說。 ”若因一時的暢快,就口無遮攔,說話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必定會置他人於尷尬境地。唯有稳住自己的嘴,说话留有余地,不论人是非对错,不揭人长短,做事才能方便。有人说:
最高级的情商,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不是会说话,而是替别人着想的善意。
有时候,能言善辩,远不及推己及人的分寸感来得温暖。真正厲害的人,都能夠心存善念,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不動聲色地給人台階,以暗示代替直言,以建議代替質問。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