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在《蘇東坡傳》里說,蘇東坡的人生,是從四十歲之後開始的。四十歲之後,在不如願的命運里,蘇轼所行是崎嶇的道路,所見是遼闊的風物。熙寧九年的中秋節,41歲的蘇轼和同僚暢飲於超然臺上。推杯換盞間,蘇轼已是醉眼朦朧,他見九天銀光乍洩,不由思念起弟弟蘇轍。当初,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苏轼自求外放,希望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以期多相聚。
亲人隔山河,皓月当空洒,苏轼借酒意,挥墨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少年莽撞,总想离家执剑走天涯,可是等到一定年纪,愈发觉得家是颠沛生活最好的归宿。元丰1080年,45岁的苏轼被贬黄州,一家人随迁。之前,官务的繁忙,吏事的挤压,让苏轼疏于陪伴家人。当远离于权力斗争的漩涡,苏轼感受到了久违的天伦之乐。苏轼夫妇都是农家出身,可识百谷、可辨草木,他们日出而作,一起去田地里锄禾浇水;日落而息,在屋内升起炊烟。 苏轼有大把的时间陪伴孩子,白天他携孩子漫游江岸,夜坐无事,与长子苏迈联句为乐。芸芸众生的我们,为名为利疲于奔命,却忘了宜室宜家,便是人间难得的欢愉。人生际遇本就起起落落,真正归一个人所有的,是灯火摇曳的温暖,是柴米油盐的充实。千年的贬黜史里,有人因苦旅颠簸,形容枯槁,有人因仕途不得志,心似灯灭。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