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句“人生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無力感”,戳中了當下很多人的痛點。

 
職場焦慮、婚戀壓力、自我內耗...... 從27歲,到37歲、47歲,人生的“無力感”似乎無處不在。
 
面對漫長的一生,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心境做人,又以什麼樣的態度做事?
 
評論區里,有網友給出了一個答案:
 
做人當學王陽明,在困局中鑿光; 做事當學曾國藩,在自身上找尋持續的力量。
 
他們一生,出世也入世,在修持自身的道路上狂奔,也在盡力把事做好的軌道上持之以恆。
 
無力時讀讀他們,是撫慰當下精神困境的猛藥,也是撫平時代急功近利、浮躁之心的良藥。
 

1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明威曾說:

每個人都需要有人和他開誠布公的談心。 一個人儘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可能十分孤獨。
深以為然。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明威曾說:

每個人都需要有人和他開誠布公的談心。 一個人儘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可能十分孤獨。
深以為然。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圖所示: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

 

明朝作家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寫到: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設定內容)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