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中有句話說:「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轼在詩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看高低盡不同。 ”
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所看所想都會產生偏差。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高讚回答:「余華還是太仁慈,題主還是太年輕。 ”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秋節這一天,我在我的微博後台看到一個孩子給我寫的信。
信是用手寫的,滿滿當當四頁稿紙,以圖片的形式發過來。 信上的鋼筆字很清秀,很規矩。
我想,在座的一千多位里,不要說誰的字寫得比他好,敢於站起來說“我的字跟他的字差不多”的,估計也不會很多。
我年輕的時候是職業編輯,對手寫的文字有種天然的親近感。 這種親近感,引起了我對這封信的注意。
在這四頁稿紙裡,他講了自己的身世和故事,工工整整,文理通達。
他所講述的人生十分不幸,比如在農村長大,小時候受人歧視,家庭氛圍很不愉快,甚至還有家人自殺,等等。
我問他現在的工作狀況怎麼樣。 他說他大學畢業以後去了一家銀行工作,工作了四年,不是很愉快,也不能體現人生價值。
正好北京有一家公司招人,他就來了北京,來了以後覺得上當受騙。
因為那是一個“小額貸”公司,基本上是靠騙人為生,他心裡跨不過去這個坎兒,人家答應給他的工資也沒有給。
他是在很鬱悶的時候,給我寫的這封信。 但從信的文字表達上看不出他的鬱悶,思路很清晰。 所以,我跟他的溝通也保持著“適度”和理性。
我告訴他,我們觀複博物館正在開發一個APP(手機應用程式),需要招人,你可以去試一試。
幾天以後,他告訴我他試了,他覺得那些崗位都不大適合。 我問他是學什麼專業的,他說學統計。
我說,開發APP正好需要一個學統計的人,你願不願意嘗試?
他說,我雖然是學統計的,但是,我覺得我沒能力去適應它,我可能做不了這份工作。 然後很禮貌地說“謝謝馬老師”,這個事兒就過去了。
一個月以後,還是微博後台,我收到他發來的一條資訊。 內容是:「斯人已逝,謝謝你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給他的安慰。 “當時,我的心”忽悠“一下就沉到底了。
我急切地通過所有可能的途徑,希望跟他的家人取得聯繫,但是沒有聯繫上。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廣賢文》中有句話說:「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一定年紀,沒了兒時的無憂無慮,肩上擔負責任,生活充斥冗雜。
barak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